人文历史
2016-06-16 来自: 镇平县五朵山风景区 浏览次数:2863
北顶祖师庙,始建于唐初,系著名道士吴筠创建,称“吴筠观”。据传是道教北方之神真武大帝修炼的地方。民间传说,明朝靖难之变,建文帝朱允文曾到此避难。传说在靖难之变的整个行动中,真武大帝都曾显灵相助,因此朱棣登基后,即下诏特封真武为“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”,并大规模地修建五朵山的宫观庙堂。因帝王的大力提倡,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达到了鼎盛阶段,宫廷内和民间普遍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庙。进入玄武门,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6米,深5米,建筑面积70平方米,可容纳香客100余人的双层斗拱歇山式大殿,殿眉上方,悬挂着“北顶祖师庙”七个镏金大字,门联为“心似白云常自在,意如流水任东西”,令人回味,发人深思。进入殿中央,彩塑身高2米、体宽1米祖师神像一尊,左供玉皇大帝、右供财神,座座雕塑细致入微,栩栩如生。殿内地面用青砖铺设,砖面布满了凸凹不平的坑痕,这是顶礼祭拜者双膝跪地,年久日深磨下的,千百年来,北顶祖师庙是中原信众上香朝拜的道教圣地,在中国道教文化中享有重要地位,近年来,随着道教文化的对外传播交流,各界宗教界人士和信众慕名前来,拜蔼祖师。据传,农历三月三是真武大帝的生日,因此,每年三月三这一天,数以万计的香客,沐浴更衣,自四面八方而来,上香许愿,蔚为壮观。
五垛山究竟是哪五个山峰对峙,旧志所云,纷纭莫定。北顶有一块残碑之所谓五垛皆在4.5公里之内。据以为准,考证如下:一、圣垛也称北顶,即祖师庙所在的峰,为五垛山的主峰,海拔1665米,今称五垛山。二、禅庵垛,在圣垛北0.5公里处,海拔1418米。三、摩云垛,也称迎风垛,在圣垛南l公里处,海拔1620米,以云雾缭绕其巅峰而得名,今称五垛。四、娇女垛,也名犟山、降山,在圣垛3公里处,其他四垛皆朝圣垛,惟此垛不朝,有不即不离的娇女之态,今称歪五垛。五、哑女垛,在圣垛西南1.5公里处。海拔1588米,今称压弓垛。
金天兴元年(1232),“思烈承制,授宣差总领黄掴三合五垛山一带行元帅府事,兼行六部尚书”。武仙嫉妒黄掴三合权力太重,将黄掴三合调离镇平五朵山去守泌阳,黄掴三合怒,投奔元军,使反戈诡计,诓武仙下山,偷袭方城元军,造成金、元两军在潦河上游寨坡血战(寨坡,今名老寨坡,在定南针东南3公里处),武仙惨败逃奔圣垛寨。到民国时,老寨坡还是白骨累累,土人于地下获钲,系军用响器,获印,文日“都统之印”。同年,金枢密副使伊刺蒲阿,率步兵十三万,骑兵二万,由邓出发,次五垛山下,走正南沟,经大关岈,历大幔,取鸦路,通汝洛,赴京师。元军以三千人尾追,且行且战,元军分部兵力轮回休战,以逸待劳,终于以少胜多,歼灭金兵(见《金史·武仙传移刺蒲阿传》)。看来,镇平五朵山自古为兵家重视之地。